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斯德哥尔摩刚结束两天磋商,这次会面本来寄托了不少期望,毕竟关税休战期眼看就要到期,大家都盼着能有点实质进展。
结果没签下什么协议,但至少同意继续谈延长90天暂停关税的事。这已经是第三轮类似对话了,从日内瓦到伦敦再到这里,谈了几个月,核心问题还是那些老梗:市场准入、知识产权,还有能源采购。
特朗普从苏格兰出访回来,在空军一号上听了汇报,就对外说这次比头一天顺利,整体感觉还行。他这话说出口,市场多少松了口气,因为前一天谈判卡壳,大家担心直接翻脸。现在看来,他对结果不算太失望,至少没当场下狠手。
贝森特作为财长,话说得更直白。他在会后对媒体表示,一切得等特朗普最终拍板,要是没延长,关税就得回弹到4月份那高位去,甚至不排除拉到三位数那种级别。他特别点到中国继续买俄罗斯石油的事,说国会已经有法案,授权特朗普对这类国家加征最高500%的关税。
美国通胀现在本来就高企,油价一乱套,最先遭殃的其实是自家老百姓,开车上班的成本直线上升。贝森特还提到,跟中国副总理何立峰谈得挺建设性,但技术细节上还有分歧,比如稀土磁铁出口和芬太尼问题。
这些年贸易摩擦下来,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吃亏不小,很多工厂转移到越南印度,但成本也没低多少,供应链乱成一锅粥。想想那些中小企业主,本来指望稳定订单过日子,现在天天盯着汇率和关税表,睡不好觉。
我国商务部官员李成钢在会后也表态,说双方同意继续推动休战期延长,强调要深化对话,争取双赢。外交部发言人更早些时候就说过,中方反对单边主义,会坚定维护自身利益,但也欢迎多渠道沟通。
能源安全这块,中国早就跟俄罗斯签了本币结算协议,美元的影响力在弱化,这点贝森特也承认。
美国要是真在石油上死磕,不光谈判机制黄了,全球油价失控,美国自己通胀率从2.7%小涨到3.1%,超市进口货价格跟着水涨船高。消费者抱怨声浪大,选民不满情绪高涨,特朗普团队得掂量掂量。
毕竟,贸易战打到现在,全球基准关税升到15-20%,大家都在适应这种不确定性,但谁都不想再添乱。
巧的是,就在斯德哥尔摩会谈收尾时,美国那边另一支队伍已经在动身,领头的是几家大企业高管,比如联邦快递的老板和波音公司的代表。
他们这些年在中国市场赚了不少,但关税战打得他们损失惨重,订单下滑,物流成本飙升。现在急着飞北京,目的是重建商业对话渠道,为潜在协议铺路。
落地后,他们直奔商务部会见官员,焦点是稳定供应链和扩大投资。波音那边举例说,飞机零件很多靠中国工厂,关税一升双输。联邦快递则抱怨物流中断影响全球电商。
中方回应说欢迎投资,但得互惠。这些企业高管在北京停留两天,会见外交部长王毅,呼吁多渠道沟通,避免对抗。离开时,他们带回些许乐观,但知道大局还看白宫决定。
往后看,休战到期前,特朗普批准延长90天,但附加条件:中方增加美农产品采购。贝森特参加内阁会议,报告细节,特朗普叮嘱盯紧能源。
中国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,用人民币结算,美方监测后,国会推新法案,针对贸易加征关税。油价波动,布伦特原油冲破90美元,美国通胀小升,进口商品价格微涨。贝森特在国会听证会上解释关税是杠杆,不是永久税,但议员质疑影响。
贸易战影响深远,不光是大国博弈,还牵扯无数普通人生活。美国工人盼制造业回归,但供应链移出中国后,物价涨了,工作也没多。
希望下轮对话能多些务实,少些对抗,让经济多点人情味。毕竟,贸易本该是桥梁,不是战场。
参考资料
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开始举行 直新闻
中美会谈最新进展 央广网
股票实盘配资,股市配资公司,配资查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