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朗民众
中东这场持续12天的冲突,以一种荒诞的 “三赢” 局面收场。
美以联军的巨型钻地弹炸响时,伊朗核设施的命运成了 “罗生门”—— 美国宣称彻底摧毁,伊朗却悄然把核能力藏进深山离心机。这场闹剧背后,藏着西方二十年如一日的执念:
为什么对巴基斯坦、朝鲜的核计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唯独对伊朗赶尽杀绝?答案藏在中东的沙漠里,也藏在全球核秩序的暗箱中。
上世纪 70 年代的德黑兰,巴列维王朝治下的伊朗还是美国中东棋盘上的 “反苏棋子”。美国大方提供核技术,甚至帮着建研究堆,当时的伊朗核计划是遏制苏联南下的利器。
巴列维
谁能想到,1979 年伊斯兰革命一声枪响,伊朗瞬间从盟友变成 “眼中钉”。俄罗斯趁机递上橄榄枝,两座核电站、2000吨天然铀,让伊朗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初具雏形。到今天,德黑兰的地下离心机已经安装1.1 万台,408 公斤 60% 浓缩铀攥在手里,半个月就能摸到核武器的门槛。
拿巴基斯坦和朝鲜比,西方的“双标”就更明显了。
巴基斯坦的核弹头一直盯着印度,南亚核平衡对美国来说还算可控,反恐战争时还得靠巴方帮忙,制裁自然松松紧紧。
朝鲜被安理会制裁了几十年,但东北亚的地缘格局摆在那,核能力再强也掀不起全球风浪。
朝鲜武器
最讽刺的是以色列,中东唯一的核国家,却靠着美国默许,玩起 “不承认不扩散” 的暧昧游戏——所以只要核力量听招呼,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。
伊朗犯了什么“大忌”?
首先是地理位置太要命。1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,高原、沙漠、海岸线犬牙交错,天然就是核设施的保护罩。更麻烦的是,伊朗是中东唯一能自己搞工业的国家,9000 万人口、完整的军工体系,再加上石油命脉,要是真拥核,以色列的 “核霸权” 就保不住了。什叶派力量一旦整合,沙特、阿联酋这些美国小弟也得慌。意识形态这关,伊朗更是撞了南墙。政教合一的政权,天天喊着 “美国去死”,在西方眼里就是 “非民主异类”。当年苏莱曼尼搞的 “抵抗事业”,让西方嗅到了危机——伊朗要是有了核弹,会不会打着 “伊斯兰解放” 的旗号,颠覆中东话语权?这可比当年瓦解南非核计划的局势棘手多了。
导弹
停火协议签得漂亮,实则各方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。美国靠舆论战安抚以色列,伊朗借战争凝聚民心,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着 “无核泄漏” 的报告干瞪眼。
但那 408 公斤浓缩铀去哪了?
没人敢问。这场核博弈说到底,还是实力说了算 ——巴基斯坦、朝鲜的核威胁能控制,伊朗却可能掀翻西方在中东的棋盘,换谁都不敢赌。离心机还在深山里嗡嗡作响,中东的核困局,恐怕远没有到收场的时候。
股票实盘配资,股市配资公司,配资查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